东北野生林蛙-林蛙美食,山珍野味
黑龙江特产—东北野生林蛙的生物学特性:
东北野生林蛙[Chinese forest frog]形似蛤蟆,古时女真人(满族)称之为哈什蚂hàshimǎ(哈士蟆),意为圣洁。民间传说哈士蟆以人参为食,吃灵芝草而冬眠,是一种能赐福、消灾的吉祥物。 是生长于中国东北长白山脉东北部山区(黑龙江省与吉林)地势高而寒,沟泽地带的一种珍贵药用蛙种,是长白山区域独有的一种原始野生动物。向为贡品;自明代始,被列为"四大山珍"(熊掌、林蛙、飞龙、猴头)、宫廷食谱中的"八珍"(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和"三宝"(哈什蚂、红景天、不老草)之誉。是集药用、食补、美容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享誉国内外。
东北原生态中国林蛙以林生昆虫为主食,冬天潜入冰川河底冬眠长达五个多月,因它比较耐寒故也得名“雪蛤”之名,其生命力为生物界之冠。雌性体内的输卵管干品俗称“林蛙油、哈什蚂油、雪蛤膏”, 可用作强壮剂,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服用历史,明、清时被列为宫廷贡品,在医学上素有 “软黄金”、“动物人参”之美誉。
中国林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哈什蚂hàshímǎ(哈士蟆hàshìmó)、黄肚蛤蟆或油蛤蟆,医药界称林蛙。有的地区称为“雪蛤”。外形同青蛙,头长和头宽约相等,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鼓膜显著。眼后线有黑色三角斑,雄性体背多土灰色,雌性体背多灰褐色、土黄色或褐黄色,四支带有横向灰色条斑。背部有“人”字形黑色斑纹。雌林蛙腹面成黄白色夹杂橙红色斑纹。雄林蛙腹部为灰白色带褐斑,咽侧下有1对内声囊,且前肢粗壮,拇指内侧有发达的婚垫,四肢背面有黑横纹。
中国林蛙1年内的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期、陆期生活期和冬眠期3个阶段。繁殖期从4月上旬到5月中旬。陆期生活从5月中旬到10月上旬,广泛分布于空气湿润,海拔高度300~500米的半山地,阔叶林与落叶乔木下的枯枝落叶层中。冬眠期从10月末到第二年的4月上旬,在陆生期期间生活范围内的水域中越冬。
林蛙主要食物为昆虫,所食昆虫多数为害虫。林蛙具有繁殖快、生长期短、每只二年生的雌蛙可产卵1000~1500粒左右,三年生平均每只雌蛙产卵1800粒。每年春季气温达到5℃以上时,冬眠的林蛙开始苏醒,出河后找到安静的浅水处,雌雄蛙抱对产卵,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经40~50天发育,经变态成幼蛙,最少要经3年才能长成成品蛙(积累大量药用、保健、美容养颜等完全的营养成份)。 中国林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维特森林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试,一般每只林蛙每天可捕食各类昆虫50~120只,多至300只,在所食昆虫中绝大部分为害虫,如时虫甲、夜蛾幼虫、树粉蝶幼虫、尺蠖和叶蜂等林业及农业上有名的害虫。因此,人类把林蛙称为森林的“卫土”、农业的“良友”。中国林蛙在完成生殖开始上陆地生活的时候,正是昆虫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昆虫的休眠期,也正是林蛙的冬眠期,因此,它对控制昆虫的大量发生发展进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