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安雨城区第四小学3名小学生,大胆质疑专家的“蚯蚓再生定论”,经过8个月实验,得出与专家不同的结论,此项科研成果获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中科生物英才奖。昨(11)日,正在为即将举行的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备战的3名小学生表示,“争取捧回国家级金奖。”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郊区游 蚯蚓再生本领引疑
去年8月初,当时读小学4年级的学生黄宁波团购网轩恺、孙振华、彭丽颖三人,利用科技课时间,结伴到郊区周公山进行考察。
来到半山腰处,见一爷爷正在挖地。一条蚯蚓被挖成了两截。“老爷爷,你把蚯蚓挖断了,它肯定会死的,看它跳去跳来的样子好痛!”老爷爷笑着说:“你们就不懂吧,蚯蚓断成几截,它就会长成几条新蚯蚓呢。”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小小蚯蚓会有如此的再生本领。
回到学校、上网查询,抱括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内的不少专家,对蚯蚓再生均有相关论述,认为蚯蚓再生能力强。
为实验 3人喂养蚯蚓382条
“不管情况怎样,我们就想试一试。”面对专家已有的蚯蚓再生定论,黄轩恺、孙振华、彭丽颖决定亲自试验。他们的想法得到李斌等老师的支持。
为保证有足够数量的蚯蚓供实验,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还两次外出捉蚯蚓,蚯蚓数量达到了382条。3人在装鞋盒上剪下一块宽6cm、长45cm的白色硬纸板,画上刻度,作为切蚯蚓的“手术台”,买5张美工刀片,作为切蚯蚓用“手术刀”,并设计了标签,准备了照相机、温度计、记录本、放大镜、蚯蚓原生活地的土壤、搪瓷盅等工具。
去年9月13日下午,实验正式开始。3名小学生挑选出60条又粗又长、色泽红润、活蹦乱跳的蚯蚓当试验品。指导老师先试切3条后,3人把蚯蚓放到“手术台”上,根据蚯蚓体长,按一定比例将蚯蚓切成两段,有的切成3段,分别养在搪瓷盅内,贴上标签,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
获好评 研究感动博士参与
通过对有头有尾蚯蚓的观察和记录显示,一个月后,有头无尾的蚯蚓存活率为68.8%;有尾无头部分存活率为65%;无头无尾部分为零。3个月后,有头无尾的蚯蚓存活率为31.3%,无头有尾的部分存活率为10.4%。观察发现,蚯蚓切断后第一天,很少活动,第二天就有死亡,第三天后还活着的蚯蚓,其状态稳定,十天后切口基本愈合,三月后所有存活下来的蚯蚓仍未长出新头新尾。
蚯蚓不能长出新头新尾,这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下的结论,受设备所限,无法从其组织细胞结构进行剖析。正当3同学犯愁时,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彭西博士得知该研究课题后,主动当起“助手”,免费对存活下来的蚯蚓实施切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存活蚯蚓的组织细胞结构进行科学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有头无尾还是有尾无头的蚯蚓,均未发现再生现象。在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3小学生的研究报告受到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段诚中等专家高度评价。 华西都市报 彭加权
<--function: content() parse end 0ms 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