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你把蚯蚓领回家,就要学会照顾它们的饮食起居。”
现如今,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陈璘和她的同事们,再也没有必要把吃剩的果皮和剩饭扔进垃圾桶了。
在她们办公室的一角,放着3只长约60厘米、宽50厘米、高40厘米的塑料储物箱,箱子里住着数千只“宠物”蚯蚓,专职负责将这些餐后垃圾吃掉。“别小看这些软乎乎的小家伙,它们每天都要处理掉等同于自己体积的垃圾。此外,每条蚯蚓每天还可以排出相当于自身一半体重的粪便,这可是当下最流行的有机肥料。”陈璘说,她们饲养的这几千条蚯蚓完全可以满足办公室处理生活垃圾的日常需要,产生的蚯蚓粪还可以给屋子里的花草施肥。
几千条蚯蚓同时工作,显得异常忙碌,但事实上你却很难在办公室听到它们的动静。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靠近箱子才能隐约听到它们翻动土壤的细碎声音。算起来,陈璘与其他同事已经和这些蚯蚓相处了一年多,双方互不干扰,又互利互惠。说起当初为什么会萌发这种念头,陈璘告诉记者,2007年她们单位想开展社区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工作,在寻找相关方法的过程中,大家瞄上了蚯蚓。
2007年底,陈璘和这个方法的策划人——中心总干事康洪莉前往上海一家蚯蚓养殖场,挑选心仪的品种。“蚯蚓繁殖很快,短短两三个月数量就能翻一番,但是近亲繁殖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退化,其处理垃圾的能力也会下降。因此我们最终选择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太平二号’蚯蚓和‘红星一号’蚯蚓的杂交品种,它们在一两年内不会发生退化。”
把蚯蚓买回办公室后,大家开始体验和它们的相处。“我们将三只储物箱底部各打两个小孔,铺上报纸,装上蚯蚓喜欢的湿润碎土,土量大约是箱高的1/2。”陈璘说,平日里大家一旦有了吃剩的果皮和剩饭,就把它们埋在土壤中,用不了多久,蚯蚓就会把它们消耗殆尽。“蚯蚓处理垃圾的速度宁波赶集网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冬天要慢一些,夏天要快一些。”
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陈璘和大家伙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为了防止蚯蚓逃跑,平时一定要在储物箱上盖个盖子,但盖子上要预留通气孔;夏天时,由于繁殖速度加快,不能让箱内的蚯蚓密度太高,垃圾的水分也要控制,否则蚯蚓一旦感觉不适就会死亡。
那么垃圾放在室内会不会发臭呢?对此,陈璘表示,要把握好诀窍:每次放入的量,只要能够被蚯蚓及时消化就没问题,比如2000条蚯蚓约重1公斤,那么它们每天就可以消灭同等重量的厨余垃圾。另外,也可以在给蚯蚓投放食物时喷上一种微生物菌,这样蚯蚓土不但不会产生异味,反而会吸附异味,成为很好的空气吸味剂。
通过一年多的饲养实践,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终于得到大家的公认。但接下来,如何将这种擅长消灭垃圾的“宠物”推广出去,却成了难题。不可否认,与成百上千条蚯蚓同处一室,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
“事先我查阅了很多国外资料。”康洪莉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环保、饲料、食品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就已经开始饲养蚯蚓。目前在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缅甸、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蚯蚓养殖也已经十分普遍。近些年来,由于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室内饲养蚯蚓也开始成为一种潮流。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就是靠160万条蚯蚓处理完成的。“推广工作不容易,但是只要找到突破口,就有了希望。”
2009年3月,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园社区的20户居民,成为全市第一批试点用户,将这些蚯蚓迎进家门。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椿树街道实行了一系列鼓励举措:居民们只要将蚯蚓粪积攒起来,并通过社区把它们交到对口的农村进行肥料加工,就可以给自己积累“环保分”,并用这些“环保分”给自己换回新鲜的有机蔬菜。另外,在蚯蚓的队伍繁殖壮大后,居民们也可以用自己饲养的蚯蚓换取有机蔬菜。“将来只要能够得到30%的人的支持,这项事业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康洪莉说。
“目前我们已经和门头沟的一家有机蔬菜基地开始合作,从5月份起,蚯蚓饲养户们就可以用蚯蚓粪或者蚯蚓给自己换回有机蔬菜了。”椿树街道的王佳慧告诉《北京科技报》,蚯蚓是有机蔬菜基地的重要“员工”,现在大家所吃的有机蔬菜都少不了它们的功劳,蚯蚓本身能够松土,蚯蚓粪有利于有机蔬菜的生长,因此这个提议得到了这家有机蔬菜基地的热烈欢迎。
此外在上海,另一个“试点”——淀山湖水源保护区的推广工作也初见起色。部分家庭目前正希望通过蚯蚓解决当地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对水源地的污染问题。
陈璘说,由于目前我国家庭饲养蚯蚓的技术还不十分完善,因此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化设施。“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你把蚯蚓领回家,就要学会照顾它们的饮食起居。比如大部分蚯蚓都喜欢在湿度为70%的土壤中生活,因此要注意控制蚯蚓箱中的湿度。在湿度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厌氧菌,从而使蚯蚓箱变臭。此外,如果饲养方法不得当,还会引发蚯蚓的集体死亡或逃逸。”
那么既然有这么多要求和学问,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垃圾打包,直接扔到楼下的垃圾站呢?在康洪莉看来,饲养蚯蚓绝不仅仅是兴趣使然的“没事找事”,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各种垃圾源源不断,但是有关垃圾的处理一直就是个很大的问题。由于饮食的差异化,中餐会比西餐产生更多的厨余垃圾,然而目前我们对厨余垃圾的分类做得并不好,剩饭剩菜等‘湿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容易使纸张、塑料等‘干垃圾’变脏变臭,难以被回收利用。如果我们饲养蚯蚓来处理厨余垃圾,它们完全可以将其转化成有机肥料,没有污染,也有利于更科学的垃圾分类。”
“引导人们认识蚯蚓对改良土壤的巨大作用,也是饲养‘宠物’蚯蚓的一个重要原因。”康洪莉对记者表示,蚯蚓就像天然的“生态发酵器”,它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完善,肠道里的各种酶能将有机垃圾分解转化为各种营养物质。
“蚯蚓对改良土壤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并不为我们的农业所重视。”康洪莉说,近些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中国很多耕地的肥力严重退化,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将会威胁到国人未来的吃饭问题。
“中国人对蚯蚓其实并不陌生,它古称地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现在我们想做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生态价值。如果你没有心理排异反应,那么不妨也亲身体验一下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吧!”
来源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