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网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当然也许很多人也能举出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但是你能说出来的毕竟是少数,剩下的90%呢?太多的人只盯着几个行业的佼佼者,却忽略了整个行业的整体。按照数量来说,网站的主机应该是个人网站,blog,而在这些当中,所谓的垃圾站又占了大部分。这个就是目前中国网站行业的现状。而这些又是营利很少的群体,甚至大部分是不营利的。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整体的支出应该是大于收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个人网站的站长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是有成本的。当然,有些网站似乎可以当作消费品来看,例如一些人自娱自乐的blog
对于个人网站这个产业链,主体的模式便是个人建站,大大小小的网站,成千上万的网站,然后通过各种广告联盟获取收入,同时广告联盟也从这些个人站长的血汗中分一杯羹。当然也有一些做的好的个人站长直接卖给别人包月广告。对于这个产业链,可以这样认为,那些个人站长就是廉价的打工者,为各种联盟打工。而个人站长就是辛苦的劳动力,很多站长为了赚钱,几十个上百个的建立垃圾站,完全是机械的建站。这个和纺纱厂的工人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只有认识上的区别,因为大家都太熟悉纺纱了,从小就听说,而网站却是个新东西。但是两者有区别吗,一个人没有经过培训不会建站同样也不会纺纱。
我们再来分析具体的网站,就拿blog来说,做的比较好的月光博客,文章总数是多少,不到2000篇,为什么这么少,因为写文章整理文章是一个很花费时间的事情。我们来算一下,假如一个人一天写10篇文章(不知道什么人能写这么多),那么一年3000篇,从互联网来中国到现在是15年,一共才能写出来多少文章?不到5万篇。而现在个人建的垃圾站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文章,哪来的?复制的,采集的。很机械的方法。
分析完个人网站再来看大一点的网站。先把网站分下类,主要有这么几种,内容类网站,功能性网站,商务类网站等等吧,但是主要的就是这三类,而大部分都是前几类,很多其他类别都是依附于前几类的,例如搜索引擎。前几类网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通过上面的计算,一个人不休息,工作一年更多写3000篇文章,对于内容类网站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个大型的内容类网站要有很多的写作和编辑群体,负责写作,编辑,复制,整理文章。其实这里网站和个人网站没有本质的区别,规模不同而已。他们照样复制别人的文章,要么哪来那么多的文章?但是隐藏在背后的劳动力有多少,估计很难统计。
所以大家不得已创造了一个新概念,用户创建内容,这个其实本没有改变劳动密集型的本质,只是把转贴,写作,整理的工作让用户无偿完成了。这个也是当下国内数量众多的论坛的内容创建方式。
再说更新一点的网站,一些视频站,哪来的数量巨大的影视资源?需要花费多少的劳动力,估计很难统计。
因为内容类网站单位数量的内容花费的劳动力巨大,这就注定内容类网站背后必然要有巨大的内容提供者,只是有些是隐性的而已,这是一个需要很多劳动力的产业,还是一个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工作,而技术,服务器等费用的支出相对来说却小的多。虽然现在各种cms的采集,专用的采集器风行,但是由于版权等各种问题,很难应用在垃圾站以外的网站上,这也就说明目前还无法降低内容类网站的劳动力使用。对于一些特殊的用户,例如军队的内网,已经来采取一些采集手段来建立自己的内容网站,降低劳动力的使用。
目前,内容网站还是网站的主体,如果没有了内容网站,整个互联网也就失去了非常大的一个功能。而功能性网站相对来说可能更强调的是技术,例如搜索引擎,各种服务,游戏等等,但是不少却依附于内容网站。至于商务类网站,很多是现实经济的延伸,也有一些用网站作为媒介的销售。这两类比较复杂。不过他们并不是互联网的主体,内容提供类网站才是互联网网站的主体。
再说一种特殊的网站,百科类网站,更大的是维基百科,他的海量内容来自哪里,成千上万的编辑者。因为编辑和管理站长百科的原因,我对mediawiki很熟悉,一般来说,编辑和整理一篇文章大概要花费2个小时左右,如果不熟悉或者是资料不充足,可能话的时间更多,由此可以看出,创建维基百科的那些内容需要付出多少劳动了。虽然他没有给编辑者支付工资,但是不代表他没有花费劳力。
好在,互联网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吸引免费的编辑者,或者说是免费的劳动力,要不,这么巨大的劳动力支出估计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承受的。如果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能找到免费的劳动力就有意思的。
除非研制出了智能的可以编辑内容的机器人,要么做内容类的网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当然,只要你足够聪明就不需要为这些劳动力付工资。
网站建设重点在于运营,希望对您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