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是否主动参与分为显式与隐式两种挖掘模式,因为显式的动静比较大,有很大局限性,所以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以及提高用户接受度,一般都采用隐式。
用户的日常交互行为会产生四类关键数据:鼠标移动轨迹、链接点击分布、页面浏览流、页面停留时间。通过用户的行为能反映用户的观点,同时利用访问的网页次序可以找出网页之间的隐性关系。
收集数据
1)Web服务器的日志(用户会话记录)
2)Web trends或类似的第三方共享软件(客户端分析,流量分析,可用性分析)
3)自己开发的第三方软件/插件(需求自定义)
大型网站通常会把以上三种方法组合应用,大致原理就是给进入网站的用户赋予身份识别,每次产生交互动作就向服务器发回请求,通过时间和页面判断连接各个请求点并且记录下来。(算法不讨论)
过滤数据
1)明确目标,定义核心数据。
2)界定用户行为,利用多数人的行为来消除个人行为的主观性。
3)对用户进行归类,确定数据类别。
大型网站每天所产生的数据量是惊人的,所以常规需求一般都是定时或定量的分析。另外,额外的数据处理会减慢网站的速度,搜集的数据越多,潜在的负面影响越大。
习惯分析
1)对用户浏览过的页面进行内容分析,根据信息主题对页面进行聚类。
2)聚类过程中除了考虑页面内容相近程度,还应该考虑页面路径。
3)把用户浏览行为对其兴趣的作用列入聚类结果,得到综合评估模型。
用户兴趣分偶然和稳定两种情况,其中偶然可以认为是随机变化的,稳定的挖掘又有基于内容和行为两种方式,在内容上表现有重复度、相似度等,在行为上表现有停留时长、点此次数、拉动滚动条次数等。
实际案例
类似系统、浏览器、分辨率的客户端分析,常见而且简单,略过。
关于鼠标轨迹、点击分布的可用性例子:
跟踪用户在进行检索时的鼠标移动轨迹,可以获取用户操作的先后顺序、热点功能、动作曲线等一手数据,这些都是改善或简化表单的重要参考。
在重要的页面进行详细的点击分布监控统计,主要检查信息呈现的易用性,看看有没有偏离设计初衷,经常更新,找到规律。
处理特定用户行为、用户群、用户来路的任务流例子:
监控分布式注册流程,能够看到有多少用户填了表单、填完了表单,或者在某个步骤有异常流失。
监控不同模块入口过来的注册用户,能够统计出各模块导入的有效注册量、百分比、成功率,以便合理调配资源。
监控投放广告过来的注册量、注册成功率、转换付费用户成功率,以便明确广告的投入产出比。
监控用户的纵深浏览行为,是测试导航可用性很好的办法,也就是说用户会不会在你的网站内迷路?
结束
再次强调,这里的讨论**于后期研究的隐式挖掘,就是不去惊动用户,不让用户察觉的方法,完全通过技术手段拿到我们想知道的数据,再通过理论分析来改进产品。
之前在某上市公司全程参与了类似系统的开发,更艰难的部分还是在如何获取数据的基础建设阶段,但终归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以后的发展有益无害。
隐式挖掘网站用户行为,谢谢围观。